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沉积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成因以澳大利亚布朗斯(Browns)铜多金属矿床为例
引用本文:夏浩东,王明艳,邓会娟.沉积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成因以澳大利亚布朗斯(Browns)铜多金属矿床为例[J].世界地质,2011,30(3):323-334.
作者姓名:夏浩东  王明艳  邓会娟
作者单位:1.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三河065201;2.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矿产资源部,长沙410015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2008年度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财政补贴”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003BA612A-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02027)联合资助
摘    要:以澳大利亚布朗斯Cu多金属矿床为例,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是在“饥饿”沉积阶段富集了Cu、Pb、Zn等金属元素,在后期盆地卤水作用下形成矿化的一个“沉积一改造”矿床。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赞比亚铜矿带、波兰Kupfershierfer铜矿带和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床,总结了该类铜矿床成矿的一般规律,认为该类矿床的金属物质一般来源于下伏红层/风化基底: S一般来自于蒸发岩和黑色页岩,个别矿床古油气藏也提供了S源;成矿流体为中一高盐度、中温的氧化性盆地卤水,成矿物质主要以络合物(CuCl3-)的方式运移,流体驱动动力一般是区域性构造运动,放射性衰变生热和盐丘底劈也能够导致流体运移;金属矿物沉淀的主要机理是还原反应,主要还原剂是原地有机质;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成矿金属元素在氧化还原界面上与S结合沉淀析出,形成矿化。

关 键 词:沉积岩容矿  铜矿床  矿床成因  布朗斯  澳大利亚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