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与伸展垮塌作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引用本文:郑亚东,王涛.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与伸展垮塌作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J].中国科学D辑,2005,35(4):291-303.
作者姓名:郑亚东  王涛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72084,40472101),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2000000128)资助项目
摘    要:中蒙边界的亚干地区经历古生代造山作用之后, 中生代经历两次重大的构造事件: 造山期(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地壳的缩短导致总体向南的特大型推覆构造; 晚造山期(晚侏罗-早白垩 世)近南北的地壳伸展, 形成变质核杂岩. 经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查明, 造山期形成的推覆构造上盘总体运动方向约180°, 运动学涡度约为−0.10, 属缩短-增厚型剪切作用, 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近水平. 晚造山期伸展作用形成拆离断层, 上盘总体运动方向约165°: 早期运动学涡度平均为0.74, 属简单剪切为主减薄型剪切作用, 最大主压应力轴倾角66°; 晚期伸展作用的运动学涡度为平均0.55, 属纯剪切为主减薄型剪切作用, 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近直立. 表明推覆构造导致地壳的增厚, 原处于地壳上层的岩石下沉进入韧脆性转化带以下的下地壳, 增温的下盘岩石和其下部分重熔的物质因其体积的增大和比重的减小而上浮, 而上盘岩石则因构造增厚负荷加大. 在上方负荷和下部热隆的联合作用下, 夹持其间的韧性剪切带中的垂向纯剪切组分增大. 当垂向纯剪切组分超过简单剪切组分时, 韧性剪切带转化为伸展-减薄型剪切带. 这一递进转化过程体现了推覆构造和伸展构造时空关系和其间运动学和动力学内在的本质联系: 推覆构造引起地壳增厚的过程中孕育了伸展的因素, 伸展组分的递增最终导致晚造山的伸展垮塌.

关 键 词:中生代  推覆构造  晚造山垮塌  运动学涡度  应力状态
收稿时间:2003-12-03
修稿时间:2003年12月3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