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的震源机制和现代应力场
引用本文:李鸿吉,秦建业.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的震源机制和现代应力场[J].地震学报,1994,16(4):463-471.
作者姓名:李鸿吉  秦建业
作者单位:1. 中国北京 10008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加拿大 M5S1A7 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部
摘    要:缅甸弧是喜马拉雅碰撞带和印度尼西亚弧的转换地带。缅甸弧及其周围地区震源机制的详细分析表明, 该区存在影响现代应力场的两种因素:其一是印度板块的整体运动, 主要产生SSW-NNE向的压缩应力;另一个是欧亚板块在印度地盾边缘的仰冲, 主要形成NEE-SWW向的压缩应力以及与主构造线近于垂直的张应力。从西藏高原深部向缅甸地区的物质运移促成了这种仰冲。因此, 上述两种效应有共同的力源, 即印度板块的NNE向运动。 

关 键 词:震源机制    现代应力场    缅甸弧    印度板块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