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要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为例
引用本文:蒙启安,赵波,梁江平,孙国昕,彭建亮,包丽,李迎霜,霍丽明,马永义.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要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为例[J].地质学报,2014,88(3):433-446.
作者姓名:蒙启安  赵波  梁江平  孙国昕  彭建亮  包丽  李迎霜  霍丽明  马永义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勘探证实,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已发现的富拉尔基油田、江桥油田、二站-阿拉新油气田、白音诺勒油气田和平洋油气田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距离生油凹陷30~100km,成藏要素一直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深入剖析了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表明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在四个鼻状构造带和超覆带上,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指出该区油气成藏和富集程度受构造和沉积砂体类型双重控制。典型油气藏解剖表明,该区油气藏类型丰富,主要发育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及岩性上倾尖灭等油气藏类型。结合构造、断裂、沉积及油气运移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不整合面、断层和砂体是油气输导通道,为今后该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关 键 词:源外斜坡区  油气藏要素  西部斜坡  松辽盆地
收稿时间:2012/10/28 0:00:00
修稿时间:2013/9/25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