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东临沭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化石特征*
引用本文:陈军,旷红伟,柳永清,吴清资,程光锁,许克民,彭楠,许欢,刘海,徐加林,汪明伟,王宝红,章朋.山东临沭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化石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3,15(4):505-516.
作者姓名:陈军  旷红伟  柳永清  吴清资  程光锁  许克民  彭楠  许欢  刘海  徐加林  汪明伟  王宝红  章朋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3.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日照 276800;4.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0;5.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0;6.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7.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90914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27202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085477,1212011120105,121201130965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业务费项目(编号:J1106)联合资助
摘    要:主要记述了山东临沭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大盛群沉积时期)、生活于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滨浅湖环境的恐龙所留下的大规模足迹化石群。初步研究表明,这些足迹以蜥脚类恐龙足迹占绝大多数,见少量鸟脚类、兽脚类和疑似甲龙类足迹(甲龙类足迹在中国罕见),足迹总体行进方向以向西和南西为主。通过对其中的2条蜥脚类和1条鸟脚类行迹及其行为学的分析认为其均处于慢行状态,而鸟脚类行迹的运动速度极慢,可能处于一种特殊的慢行状态。临沭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大盛期如此大规模足迹化石群的发现,说明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白垩世普遍存在着以恐龙为代表的(包括鸟类在内)陆生脊椎动物群。足迹化石的研究将对进一步了解晚中生代陆地生物群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对比其他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特征后认为,足迹的保存与当时的沉积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恐龙足迹的研究又能进一步为恢复古生态、古地理环境等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关 键 词:山东临沭  早白垩世晚期  大盛群  恐龙足迹  
收稿时间:04 February 20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