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正牵引构造形成过程的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克-百断裂带为例
引用本文:熊连桥,于福生,姚根顺,安源,赵进雍.正牵引构造形成过程的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克-百断裂带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7,23(1):125.
作者姓名:熊连桥  于福生  姚根顺  安源  赵进雍
摘    要:长期以来牵引构造被视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随着构造沉积学的发展,同沉积逆牵引构造已经取得了大量的进展,但是对正牵引构造的研究还比较少,使其成为了研究热点。关于克-百断裂带的构造成因机制尚还存在争论,与正牵引构造相关的物理模拟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地震解释资料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正牵引构造的变形特征,结合应力场分析,讨论了正牵引构造的成因机制;并设计物理模型对正牵引构造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模拟,给出了克-百断裂带为挤压成因的新论据。研究认为,克-百断裂带的正牵引构造是在印支期、燕山期挤压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同生逆断层体系;塑性地层的发育是正牵引构造产生的前提;随着前冲断层倾角变大,断层活动性减弱,为断层上盘地层收缩形成正牵引构造创造了条件。此次研究提出正牵引构造的形成演化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褶皱轴面紧贴断层面的雏形阶段;第二阶段为褶皱轴面旋转,规模扩展阶段;第三阶段为继承性同沉积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同生逆断层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但是正牵引构造的高部位并不一定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正牵引构造第一阶段形成的底形控制了砂体的展布,在第二阶段,构造低部位能形成岩性油气藏;而正牵引构造发育的第三阶段,可在构造高部位形成构造或地层圈闭油气藏。


Physical Modeling of Normal Drag Stru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A Case Study in Ke-Bai Fault Belt,China
XIONG Lianqiao,YU Fusheng,YAO Genshun,AN Yuan,ZHAO Jinyong.Physical Modeling of Normal Drag Stru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A Case Study in Ke-Bai Fault Belt,China[J].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17,23(1):125.
Authors:XIONG Lianqiao  YU Fusheng  YAO Genshun  AN Yuan  ZHAO Jiny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高校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高校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