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隆起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引用本文:李相博,姚泾利,刘化清,刘显阳,魏立花,冯明,王菁,李智勇.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隆起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现代地质,2013(4):755-764,773.
作者姓名:李相博  姚泾利  刘化清  刘显阳  魏立花  冯明  王菁  李智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08ZX050442-8-2)
摘    要:以往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主要强调在烃源岩范围之内寻找主砂带,很少注意构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却发现了不少受低幅度隆起构造控制的油气藏。利用最新地震勘探与钻井资料,在大量野外露头调查、钻井岩心观察及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构造空间分布、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东、西斜坡均存在大量有规律分布的低幅度隆起构造,其中延长组内沿近东西向、成排展布的大型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主要受基底古突起控制,而延长组与延安组内的局部隆起构造主要受断层相关褶皱、差异压实及复合成因等多重作用控制;(2)低幅度构造对天环坳陷东、西斜坡中生界油气成藏均有影响,其中大型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为油气大面积聚集提供了构造背景,因而其附近的局部隆起构造及非构造圈闭均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关 键 词:低幅度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中生界  油气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