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汶川5·12地震次生泥石流沟应急判识方法与指标
引用本文:陈宁生,黄蓉,李欢,谢万银.汶川5·12地震次生泥石流沟应急判识方法与指标[J].山地学报,2009(1).
作者姓名:陈宁生  黄蓉  李欢  谢万银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4]四川大学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    要: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堆积物给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将导致灾区部分山洪沟转化为泥石流沟,为此,给出了一种泥石流沟的判识方法和指标。调查发现,汶川灾区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满足泥石流的暴发条件,提出用流域单位面积的松散固体物质方量来判识泥石流沟;调查西部山区的50条泥石流沟,提出以0.1m^3/m^2的松散固体物质量作为泥石流沟的判别指标,以2m^3/m^2的松散固体物质量作为粘性泥石流沟的判别指标。

关 键 词:地震  泥石流沟  判识  松散固体物质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