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北太平洋等位势密度面上的东向副热带逆流
引用本文:李荣凤,游小宝,Peter Chu.西北太平洋等位势密度面上的东向副热带逆流[J].中国科学D辑,2004,34(11):1083-1089.
作者姓名:李荣凤  游小宝  Peter Chu
作者单位:1.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Menterey, CA 93943, USA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批准号:KZCX1-SW-01-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076009,40376039)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全球环境变化-碳循环研究) 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和美国海军水文办公室资助
摘    要:用美国海军高分辨率气候月平均温盐资料和等位势密度面P-矢量方法, 计算了西北太平洋各月等位势密度面环流. 主要讨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内部东向副热带逆流(简称: STCC)的空间分布、垂直结构、体积输送及其附近的涡旋现象. 计算结果很好地再现了STCC的一些观测特征, 并且还揭示了STCC在等位势密度面上呈现的一些新现象: (1) 在24.6 σθ面上, STCC的空间分布、源地和流动态势都有很强的季节变化, 1 ~ 3月份不存在STCC; (2) 5 ~ 10月, 日本以南黑潮逆流的一个分支汇入了STCC, 使得STCC的流速增强, 流幅显著地加宽; (3) 流速矢量场明显地表现出: STCC和它附近的一些涡旋伴随而生, STCC存在时它附近总伴随着一些涡旋, 当STCC消失时涡旋也就消失了; (4) 通过137.5°E断面, STCC的输送量夏季最强, 8月份最大输送量达6.9 Sv (1 Sv ≡ 106 m3/s), 春、秋季较弱, 4和11月份的输送量分别为1.7和1.6 Sv, 输送主要集中在24.0≤ σθ ≤25.0面之间; (5) 纬向流沿137.5°E断面的分布表明, STCC的流核位于24.3 ~ 24.7 σθ之间.

关 键 词:等位势密度面P-矢量方法  东向副热带逆流  涡旋现象
收稿时间:2003-10-27
修稿时间:2003年10月2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