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屿硐天采石古工法及其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研究——以水云硐大型古洞室群为例
引用本文:杨志法,曲金中,李丽慧,何万通,罗巧慧,包涵.长屿硐天采石古工法及其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研究——以水云硐大型古洞室群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7,25(4):1113-1122.
作者姓名:杨志法  曲金中  李丽慧  何万通  罗巧慧  包涵
作者单位: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3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303
摘    要:我国古代采石业发展辉煌,具有规模大、历时长、遗留采石遗迹众多等特征,其中尤以浙江省的石材开采最为著名,因古代石材开采所遗留的众多古采石场目前都得到了极好的再利用。浙江省温岭市长屿硐天大型古地下采石场目前已被纳入世界地质公园及国家矿山公园。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古代采石者所创造的一套由"探"、"扩"、"避"、"采"、"排"、"运"、"填"等7个主要工序所组成的长屿采石古工法。作为古代地下采石遗迹,长屿硐天拥有以水云硐大型古洞室群为典型代表的28个大型古洞室群,总体规模巨大。该工艺的发现,说明古代采石者从长期工程实践中所创造的长屿采石古工法是行之有效的。进而研究得出,他们所创的采石古工法其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充分考虑了当时采石工具的材质条件,而主要在于其适应了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关 键 词:古地下采石场    长屿采石古工法    采石工具    工程地质适应性
收稿时间:2016-12-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