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以河北省和辽宁省为重点的研究
引用本文:Gregory A.Davis,郑亚东,王琮,Brian J.Darby,张长厚,George Gehrels,汪洋,李凯明.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以河北省和辽宁省为重点的研究[J].城市地质,2002,14(4):1-40.
作者姓名:Gregory A.Davis  郑亚东  王琮  Brian J.Darby  张长厚  George Gehrels  汪洋  李凯明
作者单位: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大学地质系,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 洛杉矶,加州90089-0740,美国,北京100087,中国,洛杉矶,加州90089-0740,美国,洛杉矶,加州90089-0740,美国,北京100083,中国,Tucson,亚利桑那州85721,美国,广州51064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岩石教研室,北京100083,北京100083
摘    要:从渤海湾和辽宁省开始 ,燕山山脉沿北纬 40°左右一直向西延伸到河北和内蒙古的边界。继续向西 ,以太古宙为基底的燕山山脉被上第三系所覆盖 ;因此 ,虽然内蒙古的阴山很可能就是燕山向西的延伸 ,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以陆源沉积、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 (包括多期的褶皱作用 ,挤压、伸展及走滑断层作用 )为特征。对北京、冀北与辽西地区侵入岩及火山岩的野外工作及测年 (U Pb,40 Ar 39Ar方法 )研究揭示出该区中生代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 ;而这种构造变形特征被归因于 :(1)中生代以前 (二叠纪到中生代早期 )复杂的早期变形序列 ,以及 (2 )中生代时期交替发生的主要构造形迹向南和向北的构造汇聚作用。燕山在中侏罗世之前 (早于 180 Ma)向南运动的低角度的逆冲断层发育在一条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弧的南部 ,太古宙基底及元古宙和显生宙盖层均卷入其中。该次推覆作用可能是 (1)古生代时期蒙古弧与安第斯型的大陆弧沿华北板块的北部边缘发生碰撞的后果 ,或 (2 ) (北部陆块 )向南俯冲于华北太古宙“克拉通”之下时形成的 ,类似于美国科迪勒拉型的弧后、前陆褶皱冲断带。此次褶皱冲断发生之后 ,该推覆断层的上盘经历了广泛的剥蚀 ,随后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同时沉积在上、下盘之上。我们的研究表明

关 键 词:燕山地区  挤压变形  岩浆作用  中生代  褶皱冲断带  河北  辽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