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浙江白垩纪大衢山岩体的成因过程:晶体—熔体分离与岩浆补给
引用本文:何晨,夏炎,徐夕生,邱检生,徐航,张志,赵思狄.浙江白垩纪大衢山岩体的成因过程:晶体—熔体分离与岩浆补给[J].高校地质学报,2023(5):657-678.
作者姓名:何晨  夏炎  徐夕生  邱检生  徐航  张志  赵思狄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 南京大学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
摘    要:穿地壳岩浆系统理论和晶粥模型为研究中国东南部白垩纪岩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大衢山岩体位于浙闽沿海东北部,主体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局部可见中—基性岩脉穿插其中,潮头门附近出露少量二长岩。MME具细粒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大衢山岩体出露的钾长花岗岩、MME、二长岩、中—基性岩脉均结晶于~100 Ma。钾长花岗岩硅含量较高(SiO2=68.45%~73.82%)。岩体东端可见不含MME的晶洞花岗岩(DQS-7),具有更高硅含量(76.27%),其全岩化学成分与Sr-Nd同位素组成与大衢山周围同期出露的高硅花岗岩体(SiO2>75%,小洋山岩体,普陀山岩体等)类似。大衢山钾长花岗岩中可见斜长石、钾长石聚晶,与大衢山晶洞花岗岩及周边高硅花岗岩具有Ba、Sr、P等微量元素“互补”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大衢山钾长花岗岩是由受到岩浆补给的起源于古老地壳基底重熔的长英质岩浆,经分离结晶和高硅熔体抽离后的残余堆晶固结而成,而高硅熔体形成了大衢山晶洞花岗岩及周边高硅花岗岩。大衢山基性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

关 键 词:穿地壳岩浆系统  晶粥模型  晶体—熔体分离  岩浆混合  角闪石  斜长石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