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及其邻区小震重定位与活动构造分析
摘    要:使用双差定位法对北京及其邻区(38°~42°N,113°~120°E)范围内2002年1月~2015年12月的11 796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9 311个重定位结果,结合北京及其邻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小震空间分布特征与活动构造的关系及其揭示的信息。结果表明:重新定位结果显著提高了原始定位结果的精度。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6~16km,显示孕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且平原区的震源深度比基岩山区深。小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活动构造控制,主要分布在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发育的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山西断陷盆地带和华北平原断拗区内,并多沿活动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或在不同方向活动断裂交会区呈面状分布。小震活动可明显反映断裂(带)的活动性,如程各庄—夏垫—固安断裂带、唐山—沧东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等均呈明显的分段活动性。小震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揭示断裂的倾向、倾角及其延伸展布情况。沿二十里长山断裂至蓟运河断裂一线可能存在地下贯通的NW向隐伏活动断裂带,过文安地区可能存在走向为NNE—SSW的隐伏活动断裂带,永定河断裂可能延伸至平原区内部,到达廊坊一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