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4年4月20—21日门源暴雪过程分析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4月20—21日青海东北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特征和物理量配置,结果表明:500hPa中高纬度呈两槽一脊的形势,贝加尔湖西侧脊向东发展,环流经向度加大,东北—西南向的西西伯利亚(蒙古)低槽在向南加深到青海北部地区,底部有不断分裂的短波槽东移,引导蒙古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并有-28℃的冷中心与之配合。青藏高原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强盛,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北部交汇,形成了较强的风向辐合区,为暴雪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垂直速度(ω)中心值达到-3.2×10~(-1)hPa·s~(-1),从低层700hPa到高层200hPa存在深厚且很强的上升运动。700hPa~500hPa之间形成一个中心强度达-1.5×10~(-4)s~(-1)的强辐合中心,高层300hPa~200hPa之间对应出现一个中心强度达2.4×10~(-4)s~(-1)的强辐散中心。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得整层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增强,为暴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门源地区处于θse等值线密集区,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与中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导致中低层位势不稳定的建立,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热力条件。强盛的高原南支低槽槽前的西南气流,其中心强度达4.5×10~(-2)g·s~(-1)·cm~(-2)·hPa~(-1)的水汽通量高值带,为暴雪区提供充沛的水汽输送。且门源地区处于-3×10~(-7)g·s~(-1)·cm~(-2)·hPa~(-1)的强辐合区中,加上门源地区山谷地形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和抬升触发条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