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变质——重就位
引用本文:刘连登,陈路.中国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变质——重就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2(Z1).
作者姓名:刘连登  陈路
作者单位:长春地质学院 (刘连登),长春地质学院(陈路)
摘    要:红透山太古宙锌——铜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经历了多次变质和多期变形作用。目前所保留的矿貌,主要是早太古宇晚期,第二次变质和形变作用造成的。 该矿床遭受第二次较强变形 (500℃—700℃中压条件) 过程中,硫化物矿物朝迭加褶皱和塑性断层所造成的低压区、进行物理迁移(主要为塑性流动)。物理迁移是由处于脆性状态的黄铁矿和部分脉石矿物,发生破裂,与具有不同程度塑形的硫化物矿物等一起产生的迁移。由于主要是硫化物矿物的脆性—延展性转化点的不同,导致了此过程中出现再活化差异迁移。 参照不同硫化物的脆性——延展性转化点的实验数据,结合它的在再就位过程中的先后穿切关系,区内主要硫化物矿物的再活化能力由小到大的序列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 主要由硫化物矿物组成的矿体的变质——重就位可理解为:较强塑性变形过程中,不仅矿体发生了相对位移,而且组成矿体的各种硫化物矿物,尚发生了差异性的再活化迁移,从而造成矿体形状、产状、分布特点及矿石组构等一系列矿床地质特征变化的过程。 各种硫化物矿物的脆性——延性的转化点不同,矿体、围岩及矿体内部组成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及低压区的存在是变质——重就位的必要条件。硫化物矿体物理性质的变质——重就晓,对变质成矿作用来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