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量变化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罗永清,赵学勇,丁杰萍,冯静,苏娜,周欣,岳祥飞.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量变化北大核心CSCD[J].中国沙漠,2016(1):78-84.
作者姓名:罗永清  赵学勇  丁杰萍  冯静  苏娜  周欣  岳祥飞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730000;2.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730020;3.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69;41271007);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Y451H31001;Y551821001)
摘    要:植物体生长、死亡及分解是沙地生态系统物质周转的重要环节。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及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9—2011年3个生长季各生境植被特征、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的测定,分析了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变化趋势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地表植被存在显著的生境差异,植被盖度、生物量和密度等均表现为草地>固定沙丘>流动沙丘。(2)3类生境地上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单峰曲线的季节差异性,其中草地最大生物量分别出现在7月(2009年)和8月(2010、2011年),最大生物量为163.71~247.64g·m^(-2);固定沙丘最大生物量均在2009、2010、2011年7月达到最高,分别为96.13、96.02、102.74g·m^(-2),流动沙丘最高地上生物量为17.48~20.10g·m^(-2),分别出现在7月(2009年和2010年)和9月(2011年)。(3)2009、2010、2011年3类生境中的年最大凋落物量分别为21.0、267.6、370.1g·m^(-2),其中草地和固定沙丘中凋落叶和凋落枝等非立枯有较大比重,流动沙丘凋落物主要为立枯;同时各生境凋落物具有与地上生物量相反的季节特征。

关 键 词:科尔沁沙地  植被恢复过程  地上生物量  凋落物  季节动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