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年冻融频次的分布规律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魏豪,张泽,Andrey MELNIKOV,金豆豆,高思如,冯文杰.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年冻融频次的分布规律北大核心CSCD[J].冰川冻土,2022,44(2):415-426.
作者姓名:魏豪  张泽  Andrey MELNIKOV  金豆豆  高思如  冯文杰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东北林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寒区科学与 工程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多年冻土区地质环境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北多年冻土区 环境、道路建设与养护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4.俄罗斯科学院 西伯利亚分院 梅尔尼科夫冻土研究所,俄罗斯联邦 雅库茨克 117997;5.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合作交流项目(42011530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078;41871061;41601073);
摘    要:冻融循环是影响寒区工程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年冻融频次(冻融循环的年累计量)是可以直接标定冻融循环对寒区工程和环境造成影响大小的物理量,对寒区环境下年冻融频次的调查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兴安岭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90—2017年地表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兴安岭地区各个站点的年冻融频次,并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上分析了年冻融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年冻融频次在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随着纬度增加逐渐增多,随着经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多,且均具有良好的线性趋势;年冻融频次在1990—2017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在2004年前后发生突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影响年冻融频次空间分布的3个因素中,经纬度影响较大,海拔影响相对较小;在时间上年冻融频次变化与东北地区NDVI变化情况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年冻融频次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关,且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

关 键 词:年冻融频次  兴安岭  中国东北  经度  纬度  海拔
收稿时间:2021-08-05
修稿时间:2022-04-09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