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构造演化: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引用本文:徐亚军,杜远生,杨江海.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构造演化: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J].地球科学,2013(5):934-946.
作者姓名:徐亚军  杜远生  杨江海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41002030,40672080,40621002);“111”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基金(No.CUGQNL0832)
摘    要: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处于同造山的构造背景.上奥陶统-泥盆系沿造山带不对称分布.上奥陶统-泥盆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显示,造山带东段武威一带上奥陶统底部沉积物主要来自北祁连岛弧,南部中祁连地块和北部华北板块的沉积物在上奥陶统上部才出现,根据同沉积锆石年龄将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在东段初始碰撞的时间限定在470~450Ma之间;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的物质在造山带西段肃南一带被保存在下志留统,地层中也有大量来自早古生代北祁连岛弧和同碰撞花岗岩的物质,暗示造山带西段的碰撞时间在早志留世.而造山带东段下志留统中却仅有来自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的物质,缺乏代表北祁连岛弧的早古生代碎屑锆石年龄,对比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岩相分布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北祁连造山带的碰撞具有"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的特征,而这种碰撞方式导致中祁连地块在造山带东段仰冲到北祁连岛弧之上,阻止北祁连岛弧为盆地提供沉积物;泥盆纪早期,北祁连岛弧年龄在东段下、中泥盆统中重新出现,结合志留系和泥盆系在造山带东、西两段的分布和变形特征推断,泥盆纪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具有"东强西弱"的不均一隆升特征,这种差异隆升特征是由"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引起的,它导致了北祁连岛弧在造山带东段被重新剥露出地表,同时来自早期中、上志留统以及同碰撞花岗岩的物质也被汇入盆地.河西走廊盆地性质经历了弧后盆地-弧后残留洋盆-前陆盆地的转换过程.

关 键 词:沉积物  碎屑锆石  年代学  晚奥陶世-泥盆纪  北祁连造山带  构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