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种确定震源中心的方法:逆时成像技术(二)——基于人工地震的检验
引用本文:许力生,严川,张旭,李春来.一种确定震源中心的方法:逆时成像技术(二)——基于人工地震的检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009-4027.
作者姓名:许力生  严川  张旭  李春来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业务费(DQJB12C01和DQJB11C12)资助
摘    要:人工地震的激发时间和震源位置是已知的,因此,用人工地震观测资料检验地震定位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技术途径.为了检验逆时成像技术的实用性,我们收集了10次人工地震的观测资料,5次气枪和5次化学爆破.气枪记录台网的孔径20 km左右,而化学爆破记录台网的孔径200 km左右.首先,通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比较,从已有速度模型中筛选出两种较好的模型,然后,利用筛选出的两种模型分别对10次事件定位,并通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比较以及测定值的不确定性分析挑选出最佳模型,与此同时确定出最佳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现有最佳速度模型情况下,气枪与化学爆炸的震中偏差均在500 m左右;气枪震源深度的偏差在100 m左右,而化学爆破震源深度的偏差在200 m左右;化学爆破的激发时间的偏差在0.06 s左右,而气枪的激发时间的偏差较大,约在0.4 s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局部水域的较低波速所致.由此可见,利用逆时成像技术能够在合理的准度和精度水平上确定发震时刻和震源位置,甚至包括震源深度.

关 键 词:逆时成像技术  人工地震  定位检验  
收稿时间:2013-07-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