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直流电阻率法在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识别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窦旭强,韩冬梅,曹天正,宋献方,左文喆.直流电阻率法在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识别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20,36(8):65-73.
作者姓名:窦旭强  韩冬梅  曹天正  宋献方  左文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北京100190;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1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海水和淡水之间的显著电性差异使得直流电阻率法可用于识别和监测海水入侵。洋戴河平原不同海水入侵程度含水层,其电阻率呈现出显著分异,一般规律为:严重入侵(5Ω·m),轻度入侵(5~13Ω·m),未入侵(13~150Ω·m)。结合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依靠含水层电阻率分布识别海水入侵。结果表明,洋戴河平原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进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由于农灌开采地下水导致6月海水入侵程度较为严重,3、11月海水入侵程度相对较弱。研究区滨海浅层地下咸水(微咸水)区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并向周围抽水灌溉区发展,其主要来源是海水沿河床入侵后形成的混合咸水以及灌溉回归水。现有的措施已经对海水入侵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但仍需加强典型地段的防治。

关 键 词:洋戴河平原  垂直电测深  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  海水入侵识别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