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苏北-南黄海西部第四纪长江埋藏古河道分布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陈影影,夏非,张振克,胥勤勉,陈诗越.苏北-南黄海西部第四纪长江埋藏古河道分布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40(4):40-54.
作者姓名:陈影影  夏非  张振克  胥勤勉  陈诗越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南京211200;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徐州221116
基金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辐射沙脊群西洋潮流通道的浅部沉积层序及其形成演化;辐射沙脊群典型潮道-沙脊过渡带短尺度沉积与地貌变化过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师范大学博士人才项目
摘    要:长江作为连接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最重要水系之一,其形成演化研究备受学者关注。详细梳理了近几十年来苏北-南黄海西部埋藏古河道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本区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述。研究显示,本区长江埋藏古河道特别发育,并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迁移、往返摆动。由于本区面积广大且古地貌条件复杂、研究分析所采用的钻孔空间分辨率偏低、高质量的岩芯缺乏和采样密度不够以及测年方法局限等因素限制,目前对长江古河道迁移路线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大致在扬州-泰州-姜堰-海安-弶港一线以南摆动,但对于其具体入海位置仍存在较多争议;另一种观点认为受长江三角洲地区差异性构造沉降与地形障碍影响,长江古河道自苏北平原、经北翼地区而逐渐南迁。此外,在毗邻的南黄海西部陆架区也发现了一系列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近东西向的长江古河道。作为长江古河道变迁的一个关键研究区,今后需在提高钻孔研究分辨率、建立第四纪高精度可靠年代标尺、加强长时间尺度物源及海陆记录对比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查明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规律,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第四纪长江沉积物源-汇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机制,丰富该区古地貌与沉积环境演化信息,对于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选址亦可提供重要的基础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长江埋藏古河道  沉积环境  第四纪  苏北-南黄海西部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