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琼西南晚白垩世千家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约束
引用本文:陈沐龙,吕昭英,马昌前,薛桂澄,何玉生,魏昌欣,袁勤敏,黄武轩,常振宇,吕嫦艳.琼西南晚白垩世千家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约束[J].地质通报,2024(4):503-515.
作者姓名:陈沐龙  吕昭英  马昌前  薛桂澄  何玉生  魏昌欣  袁勤敏  黄武轩  常振宇  吕嫦艳
作者单位:1. 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5.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铺前地区碱性-过铝质岩石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编号:421QN36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海南1∶5万加来市、多文市、儋县、中兴镇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号:1212011220524);
摘    要:千家岩体为海南岛典型的晚白垩世早期花岗质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常见造岩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等。为进一步揭示岩石形成过程及源区性质,反演壳幔相互作用,本文选取千家岩体,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不同岩石类型中的主要矿物进行了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均属于壳幔混源成因,斜长石发育正反环带及振荡环带,记录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镜下观察发现,千家岩体各类岩石中存在大量的岩浆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和角闪石的环带结构,针状产出的磷灰石,以及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的嵌晶结构等,结合暗色微粒包体的分布组合及形态特征,认为千家岩体形成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综合来说,岩石及矿物化学证据均表明,岩浆混合作用是研究区岩石形成的主因,矿物学证据表明,千家岩体岩石类型为I型花岗岩,其源区属钙碱性岩浆,黑云母矿物化学数据表明岩石形成环境为相对较低的氧逸度。

关 键 词:晚白垩世  海南岛  千家岩体  矿物学  壳幔混合  地质调查工程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