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乌东德水电站施期料场中元古代热液白云岩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云南禄劝651500;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项目;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施期料场灰岩沿结构面浸染黑色物质与灰岩顶部白云岩化形成机理;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措施研究项目
摘    要:云南禄劝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第三座超千万千瓦级水电站,其建设所采用的混凝土人工骨料来源于坝址下游施期料场的中元古代落雪组灰岩。在骨料勘察和实际开采过程中,发现灰岩与白云岩在同一层位产出,其岩性变化界线切割岩层面,该类现象为工程地质研究中所罕见,引起了高度关注。以施期料场灰岩-白云岩过渡带和骨料开采残留的一处白云岩凸起岩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学、微区矿物形貌和成分、碳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深入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和岩相转变过程与机理,提出了新的白云岩化成因模式。结果表明:(1)矿物形貌和空间分布特征指示与灰岩过渡的白云岩为早期灰岩经过后期白云岩化形成;(2)白云岩中发育的斑马纹构造、鞍状白云石及其伴生的硫化物和碳质物等,指示其经历了热液白云岩化过程。鞍状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83~215℃)显著高于围岩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02~152℃);(3)白云岩普遍具有较轻的O同位素值(δ~(18)O=-13.3‰~-7.8‰),而其中鞍状白云石的δ~(18)O最低(-13.3‰),表明它们可能为热液流体直接沉淀的产物,而其他白云岩由于受热液流体影响程度较低而具有较低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和较高的δ~(18)O值;(4)乌东德地区近直立的岩层产状和断裂可能为热液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而其上覆的近水平震旦系灯影组厚层白云岩则起到了封堵作用,使热液流体在不整合面之下与灰岩发生长时间反应;热液流体的运移方向决定了最终的热液白云岩的分布。

关 键 词:施期料场  热液白云岩化  鞍状白云石  流体包裹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