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
引用本文:李进文,裴荣富,梅燕雄.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J].矿床地质,2004,23(2):206-215.
作者姓名:李进文  裴荣富  梅燕雄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土资源部专项研究计划(编号:20010103)资助
摘    要: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3个层次,其空间配置为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三者在空间上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以上覆地层厚度估算矿田各层次控矿构造带的深度大约为浅带0~1 km;中带1~3.0 km;深带>3.0 km.三个层次的控矿构造带分别控制了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等主要矿床类型.浅、中、深控矿构造带在不同的矿田常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两两组合,当三者复合产出时则构成完整的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发育程度往往决定矿田的成矿特点,是控制成矿系列和"多层楼"成矿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地质学  矿田构造  垂直分带  分带模式  铜陵矿集区
文章编号:0258-7106(2004)02-0206-10

Vertical Zoning of Orefield Structures in Tongl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Anhui Province
Abstract:
Keywords:geology  orefield structure  vertical zoning  zonal model  Tongl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