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林芝地热田浅部典型电性结构及热储关系
引用本文:李栋,祝杰,叶高峰,金胜,董浩,魏文博.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林芝地热田浅部典型电性结构及热储关系[J].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18-2023050018.
作者姓名:李栋  祝杰  叶高峰  金胜  董浩  魏文博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36;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3)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资助项目(编号:DD20211548)的成果
摘    要:约40 Ma以来,受控于印度板块的俯冲及后期演化,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系东构造结成为了板块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深部动力学过程中的浅表响应,该地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笔者等通过对两条音频大地电磁(AMT)测线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查明了测点覆盖区域范围内二维电性结构及主要存在的深大断裂。依据电性结构推测研究区地下1 km深度范围内可分为4层,浅部低阻层为松散砂泥卵石层,下伏的中阻为砾卵石层,其下的低阻为砂岩、板岩、页岩强风化层,最底部的中高阻层推测为古元古界林芝岩群真巴岩组以片岩、花岗岩为主的地层。结合以往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震研究发现的地下10~20 km存在大规模近东西向展布且向上延伸熔融流变导致的低速高导体,推测可能是该地区深部热源所在。进一步通过对深部及浅部电阻率模型的综合对比研究,基于地热地质背景、电性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深部热源及热储关系。

关 键 词:地热勘探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青藏高原东构造结  电性结构  林芝地热田
收稿时间:2023/6/11 0:00:00
修稿时间:2023/9/1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