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阿拉善北大山地区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启示: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引用本文:苏惠,曾认宇,甘德斌,严杰.阿拉善北大山地区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启示: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J].现代地质,2023(6):1580-1596.
作者姓名:苏惠  曾认宇  甘德斌  严杰
作者单位:1.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 杜伦大学地球科学学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2075,42030809,42002095,42162013,42262017);;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0NRE13);;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20200836001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2BAB213061);
摘    要:阿拉善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部,其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及板块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北大山杂岩作为阿拉善地块少有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记录了前寒武纪岩浆-变质事件,为上述问题的制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本文对北大山地区次井子花岗斑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 (73.85%~75.41%)、Al2O3 (13.40%~14.19%)和K2O(3.83%~4.80%)值,较低的Na2O(2.10%~3.31%)和Fe2O3T (0.93%~1.33%)值。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15~0.29),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锆石U-Pb年龄揭示岩体形成于(2035.6±8.4) Ma,锆石εHf(t)值(0.48~7.04)均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Hf...

关 键 词:华北克拉通  阿拉善地块  北大山地区  古元古代  锆石  岩浆事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