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石炭系九架炉组
引用本文:胡肇荣,张先禄,刘巽锋.贵州石炭系九架炉组[J].贵州地质,1988(2).
作者姓名:胡肇荣  张先禄  刘巽锋
作者单位:贵州地质科学研究所 (胡肇荣,张先禄),贵州地质科学研究所(刘巽锋)
摘    要:以往曾分别称为中石炭统九架炉组和下二叠统铜矿溪层的贵州铝土矿层位,在近期的研究中,逐渐被认定为统一属早石炭世大塘期的产物。但对其命名却有争议。本文在重新测制九架炉剖面和系统研究贵州中北部铝土矿层位的基础上,将其统一命名为“九架炉组”,共同形成于古风化—再堆积的环境之中. 当前岩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中,“老组新义”是已被明确了的一种命名方法。它既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成果,又充实和修正了新的内容。贵州石炭系九架炉组的“新义”可以使贵州铝土矿床地质工作和石炭纪地层工作有一个严密的含矿地层的确切名称,便于工作者的概念统一。一、九架炉组的命名沿革一九四一年蒋溶、罗绳武于修文九架炉、贵阳云雾山两地首次发现铝土矿后,乐森(王寻)等随即进行了九架炉铝土矿地层的研究。认为它是“以假整合关系覆于下奥陶纪白云岩之剥蚀面上,复以同样关系,位于下石炭纪煤系之下”,“为土样岩石呈浅灰浅黄或白色,其成层较厚者底部往往有赤铁矿层,橄榄绿铁层及海绿石层”,称“水矾土层”。其形成时代是“下奥陶纪至下石炭纪”。尽管当时未对该层按岩石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给予正式命名,但可以认为它对以后命名为“九架炉组”的地层是一个最早的研究成果。随后,彭琪瑞(1942)、边兆祥(1943)、罗绳武(1950 )

关 键 词:石炭系  九架炉组  地层单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