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分布特征
引用本文:李双文,刘洛夫,李超,姜振学,庞雄奇.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分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5):813-819.
作者姓名:李双文  刘洛夫  李超  姜振学  庞雄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111-01-03)
摘    要:引进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的油藏分布特征,着重探讨了古油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塔中地区的志留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可动油气藏,而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独立的油气藏。塔中4和塔中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在地质时期都曾成过藏,但均遭破坏;塔中1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三亚段和塔中31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仅在后期充注过程中有油气聚集成藏;塔参1井在第一期油气充注过程中曾形成过较大的古油藏,而晚期充注过程中则未聚集成藏。研究还表明,志留系储层是好的输导层,地质时期中有烃类运移通过。中央断垒带为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路径和有利场所,在下一步的志留系勘探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 键 词:定量颗粒荧光技术  古油藏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文章编号:1671-5888(2006)05-0813-07
收稿时间:2006-03-14
修稿时间:2006年3月14日

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Technique in Study of Silurian Palaeo-Oil Pools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er Tarim Basin
LI Shuang-wen,LIU Luo-fu,LI Chao,JIANG Zhen-xue,PANG Xiong-qi.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Technique in Study of Silurian Palaeo-Oil Pools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er Tarim Basin[J].Journal of Jilin Unvi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06,36(5):813-819.
Authors:LI Shuang-wen  LIU Luo-fu  LI Chao  JIANG Zhen-xue  PANG Xiong-qi
Institution:Key Lab.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Ministry of Education, Basin and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
Keywords: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technique  palaeo-oil pool  Silurian  Tarim Basin  Tazhong area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