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微区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引用本文:谭茂,吴鹏,韩润生,张艳,黄智龙,杨航.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微区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矿物学报,2022(3):315-328.
作者姓名:谭茂  吴鹏  韩润生  张艳  黄智龙  杨航
作者单位:1.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02049);
摘    要: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是川滇黔碳酸盐岩型铅锌成矿域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分别对“矿石-接触带-围岩”3个带中的白云石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中的CaO和MgO含量逐渐升高而FeO和MnO含量逐渐降低。同时,Mn、Fe、Ga、Sr、In、Sn、V等微量元素含量依次降低,指示流体演化过程中与白云石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并且越靠近矿体,水/岩相互作用越强烈,流体中的Mn、Fe、Ga、Sr、In、Sn、V等元素替代白云石中的Ca2+和Mg2+,迁入粗晶白云石中参与沉淀。矿石中的白云石Cu、Zn、Ag、Cd等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接触带和围岩中的白云石,表明靠近矿体的白云岩发生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成矿元素迅速进入矿石中的白云石而富集。矿石→接触带→围岩中白云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渐升高,并且3个带中均表现出Eu、Ce负异常,异常程度逐渐减弱,与白云石CaO含量呈现规律一致,指示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随白云石中Ca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相对演化方向为矿石→接触带→围岩,流体性...

关 键 词:白云石  电子探针  LA-ICP-MS原位微量  会泽铅锌矿床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