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引用本文:张复新,乔海明,贾恒.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J].地质学报,2006,80(5):733-739.
作者姓名:张复新  乔海明  贾恒
作者单位: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核工业地质勘查总局203所,陕西,咸阳,712000
3. 核工业地质勘查总局203所,陕西,咸阳,712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3CB21460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编号IRT0559)资助的成果。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四大能源集一体的最大能源盆地之一,是统一在华北地台的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结晶岩系及古生代海、湖相台盆基础上,于中生代从华北地块分异出来并发育的中—新生代山前凹陷盆地。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台盆发育、断块活动及盆后活动阶段。本文分析了中—新生代盆地放射性铀成矿盆地地质及地球化学有利条件,铀的丰度(4.71×10-6~34.3×10-6)是上地壳平均丰度,甚至高出一个数量级。阐述了东胜铀矿容矿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后生—低温热液矿化蚀变特征。分析了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呈面型展布、分别产于矿体上、下盘的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形成与深盆气密切成因关系。矿床矿化蚀变作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特点、矿化矿物组合复杂、矿化形式多样、成矿温度具低温热液特点(70~120℃)、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具面型分布,矿床属于沉积预富集—古层间氧化淋滤—后生二次还原与交代砂岩型铀矿床。

关 键 词:成矿作用  后生蚀变  低温热液矿化  东胜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内蒙古
修稿时间:2005年12月18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 Mineralization of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in the Inner Mongolia
ZHANG Fuxin,QIAO Haiming,JIA Heng.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 Mineralization of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in the Inner Mongolia[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6,80(5):733-739.
Authors:ZHANG Fuxin  QIAO Haiming  JIA Heng
Abstract:
Keywords:metallogenic condition  epigenetic alteration  mineralization of epithermal  Dongsheng uranicum deposit  Ordos basin  the Inner Mongoli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