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强震后地表变形的动力学机制研究—以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为例
引用本文:朱守彪,蔡永恩.强震后地表变形的动力学机制研究—以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为例[J].中国科学D辑,2009(9):1209-1219.
作者姓名:朱守彪  蔡永恩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402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082024);;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ZDJ2007-6)资助
摘    要:强震后地表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现在普遍认为震后变形主要由断层的震后余滑或由介质的黏弹性松弛所至。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GPS观测系统记录到了空前的资料,为研究震后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研究认为集集地震后地表变形由震后断层余滑、下地壳/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震源区介质的破裂、孔隙弹性回跳、地下流体的运移、介质孔隙度及孔隙压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决定。为抓住重点,研究中将介质的破裂、地下流体的运移和孔隙弹性回跳等因素等效为震源区介质的物性变化。文中运用黏弹性有限单元模型(麦克斯威尔体)、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对震后余滑、地壳/地幔黏度以及等效的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进行了反演。反演模型给出了震后余滑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反演结果初步显示台湾地区的下地壳/上地幔的黏度分别为2.7×10^18,4.2×10^20Pa·s。此外,反演结果还给出每种影响因素对地表变形的贡献大小,在集集地震后的450d时间里,断层的震后余滑引起的地表变形占总变形的44.6%,下地壳/上地幔的黏性松弛占34.7%,等效的震源区介质的物性变化占20.7%。

关 键 词:震后变形机制  黏弹性有限元  GPS时间序列  集集地震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