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4—2019年中国干旱多承灾体灾损风险特征评估
引用本文:高歌,李莹,陈涛,赵珊珊,黄大鹏.2004—2019年中国干旱多承灾体灾损风险特征评估[J].气象,2023(5):611-623.
作者姓名:高歌  李莹  陈涛  赵珊珊  黄大鹏
作者单位: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3.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9002);
摘    要: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级年干旱灾情和社会经济资料,对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个指标及其灾损率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开展不同承灾体的干旱灾损率风险评估,为摸清近十几年的干旱风险格局,提高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指标的年干旱灾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和人口受灾率减少趋势显著,年降水量增加、年干旱累积强度和干旱日数减少以及防灾抗旱能力增强为主要原因。农作物、人口和经济不同承灾体的干旱风险格局存在差异。出现农作物面积受灾率≥20%时的旱灾可能性不高,仅宁夏、山西、内蒙古、甘肃超越概率达较高等级,出现人口受灾率≥30%和直接经济损失率≥1%时的旱灾可能性更低,超越概率小,无省份达高、较高可能性等级。年农作物面积受灾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分布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及湖北、湖南、浙江、海南。年人口受灾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位于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安徽、山西、内蒙古。年直接经济损失率20年一遇水平下,干旱重灾区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中部、西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海南。

关 键 词:干旱  承灾体  风险评估  信息扩散方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