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驱动机理
引用本文:王莉琴,石培华,张一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驱动机理[J].地理科学,2023(10):1815-1824.
作者姓名:王莉琴  石培华  张一楠
作者单位:1.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2. 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JY0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GL114)资助~~;
摘    要:运用核密度分析、GWR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探究16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长江、黄河为中心,呈“一核多片区-双廊道”空间分布格局。(2)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的地类型结构呈局部聚集和非均衡态势,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和成渝等城市群,以核心景区带动型、历史文化遗产型所占比例为最高和最低。(3)旅游吸引物、服务与设施、经济与政策、自然地理基础、市场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协同作用构成其空间分布的驱动机理,各因素存在局部促进或抑制效用。(4)各类型示范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各异,因子两两交互显著提升其空间解释力,表现为非线性和双因子增强效应,资源向心力、市场牵引力、经济推动力、交通通达力、服务集成力和环境舒适度构建其空间分布的动力六维模型。

关 键 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空间类型结构  地理加权回归  地理探测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