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环境敏感因子在威海湾沉积环境中的应用比较
引用本文:郝榕荣,杨怡红,朱龙海,朱颖涛,袁晓东.环境敏感因子在威海湾沉积环境中的应用比较[J].沉积学报,2023(3):763-777.
作者姓名:郝榕荣  杨怡红  朱龙海  朱颖涛  袁晓东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 山东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3.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6059)~~;
摘    要:环境敏感因子是沉积环境演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其提取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在海湾内应用成果相对较少。文章根据山东半岛威海湾WH-05岩心(钻探深度18.2 m)高分辨率(2 cm)粒度分析结果,采用基本端元模拟算法(BasEMMA)、粒级—标准偏差法和粒级旋转主成分分析法(V-PCA)提取了环境敏感因子,结合AMS14C数据,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其对季风强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8.4 ka B.P.以来威海湾沉积物类型均为粉砂,粉砂含量为主、黏土含量次之、砂含量较少,以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次之。BasEMMA和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的3个敏感粒级范围(2.6~11.0μm、31.3~63.4μm、256.9~500.0μm)总体一致,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季风长周期变化事件(8.4~6.5 ka B.P.东亚季风强度减弱;6.5 ka B.P.至今东亚季风强度增强);V-PCA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季风短周期变化事件(如明清小冰期、西汉小冰期事件等)。以上三种方法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指示了研究区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沉积环境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关 键 词:威海湾  环境敏感因子  基本端元模拟算法  粒级—标准偏差法  粒级旋转主成分分析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