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双偏振雷达在江苏“7.6”降雹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引用本文:曹舒娅,孙伟,韦芬芬,沈沛丰,何琰.双偏振雷达在江苏“7.6”降雹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21,44(4):549-557.
作者姓名:曹舒娅  孙伟  韦芬芬  沈沛丰  何琰
作者单位:苏州市气象局, 江苏 苏州 215131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49;CMAYBY2019-041);江苏省气象局重点项目(KZ2018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8YFC1507503)
摘    要:针对2019年7月6日发生在江苏徐州、宿迁、淮安、南京以及常州一线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再分析资料分析天气背景、不稳定机制和抬升条件。通过徐州和南京S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及宿迁和淮安的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对冰雹云的热动力结构和微物理特征开展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冰雹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南落、横槽南摆,低层暖湿气流北抬,上下层强烈不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地面低压缓慢东移南压,提供了辐合抬升条件。此次降雹天气过程中,雷达回波图上显示有典型的冰雹云特征——三体散射长钉、回波穹隆结构、强度超过50 dBZ,中层径向辐合,风暴顶辐散等特征。双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也表现出冰雹云的特点,出现冰雹的地区展现水平反射率因子ZH大、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小、相关系数CC小的特征,ZDR值为-1.0~0.5 dB,CC值小于0.85;超级单体在近地层还出现表征入流区的CC谷、ZDR柱、差分相移率KDP柱等特征。ZDR柱、KDP柱和CC谷等双偏振参量特征在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和冰雹识别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双雷达风场反演表明此次过程降雹集中时段,冰雹云的穹隆空间结构,降雹时刻存在的明显下沉气流。

关 键 词:双偏振雷达  冰雹  风场反演  粒子相态  雷达参量
收稿时间:2020/11/16 0:00:00
修稿时间:2021/3/14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