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北东部中生代热体制转换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付明希,胡圣标,汪集旸.华北东部中生代热体制转换及其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4,34(6):514-520.
作者姓名:付明希  胡圣标  汪集旸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编号: KZCX1-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 G1999075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0172100)共同资助
摘    要:华北东部新生代沉积中心区受新生代快速沉积的影响, 前新生代地层于现今处于最高古地温, 前期的古地温信息已不复存在, 但新生代沉积厚度较小的相对隆起区或古-中生代残留盆地中, 前第三纪不同构造层内的镜质体反射率(Ro)古温标数据所记录中生代古地温信息未被晚期热事件所叠加覆盖, 从而使得前新生代的古地温信息得以保存. 根据华北东部盆地古、中生代构造层中镜质体反射率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和古热流结果表明: 华北东部中生代中晚期(J3-K1)相对于中生代早期和现今具较高的古地温梯度(40~55℃/km)和古地表热流(>80 mW/m2). 中生代中晚期较高的古热流意味着该时期的“热”岩石圈厚度只有50~55 km, 较中生代早期“热”岩石圈厚度(135~148 km)显著减薄. 华北东部中生代中期地表热流变更发生在~110 Ma, 它所对应的深部构造-热过程应发生在中侏罗世(~160 Ma).

关 键 词:华北东部  热体制  地表热流  “热”岩石圈厚度  岩石圈减薄
收稿时间:2003-06-08
修稿时间:2003年6月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