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白云岩成因分析——来自锶同位素、稀土元素证据
引用本文:冯 轲,徐胜林,陈洪德,董翼昕.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白云岩成因分析——来自锶同位素、稀土元素证据[J].中国岩溶,2018,37(5):659-670.
作者姓名:冯 轲  徐胜林  陈洪德  董翼昕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602107);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JXGG201537、JXGG201538)
摘    要:白云岩作为优质的油气储层,其成因一直是沉积学研究热点,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流体性质是探究白云岩成因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川西南中二叠统典型剖面和钻井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学、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特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石灰岩、泥微晶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和鞍形白云石4种。(2)研究区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平均值0.709 77)明显高于石灰岩和同期海水,接近全球壳源锶同位素平均比值,显示白云岩化流体是热液来源,同时部分泥微晶白云岩显示海水锶同位素特征。(3)研究区碳酸盐岩相较于同期海相沉积物有较高的δCe值(平均值0.86),显示其开放的成岩环境。(4)3种类型的白云岩相较于石灰岩有较高的δEu值(平均值0.99)和显著不同的稀土总量特征,显示研究区白云岩与石灰岩成岩流体性质不同且白云岩受到高温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川西南地区白云岩主要是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岩,部分为被岩浆和热液加热的海水改造的热对流白云岩。 

关 键 词:川西南地区    中二叠统    锶同位素    稀土元素    白云岩成因    热液白云岩    热对流白云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