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郑州—济南段河型变化特征及其与隐伏断层活动的关系
引用本文:王晶,李德文,马保起,魏显虎,魏永明,杨多兴.黄河郑州—济南段河型变化特征及其与隐伏断层活动的关系[J].地质论评,2021,67(6):1605-1618.
作者姓名:王晶  李德文  马保起  魏显虎  魏永明  杨多兴
作者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北京, 100085;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100094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编号:ZDJ2019-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971013,41471002)的成果
摘    要:厚层松散堆积区(盆地或平原等)发震断层多以隐伏活动为主要特征,基于上断点的传统活动断层探测技术通常难以约束断层最新活动性质和时代。利用冲积河流对地表形变的敏感性评估断层活动性,是极具潜力的隐伏活动断层研究方向。本文基于TM/ETM遥感影像,对小浪底水库建设前后(1990~2013年)郑州—济南段黄河水域多期次几何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段,共获取6个时期河道中心线弯曲度和5个时段河道面积重叠率的沿程变化信息。与区域资料对比的结果表明,弯曲度异常高值段在空间分布上除个别临近运河穿越处外,主要与穿黄或临黄隐伏断层相对应;在综合分析各种潜在因素后,认为与相关隐伏断层活动引起的地表形变有关。多时段重叠率均值整体上顺流增大(趋于稳定),局部异常低值(不稳定)指示加积段落,在空间上与弯曲度分析指示的构造变形信息一致。本研究表明相关指标多期均值能较好地反映局部因素引起的河型异常,为认识和评价相关穿黄、临黄断层(新乡—商丘断裂、黄河断裂、聊城—兰考断裂、曹县断裂、巨野断裂及郑州—开封断裂)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提供了独立的解释和评价依据,可为利用河型异常特征分析同类地区隐伏断层活动性和河段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撑。

关 键 词:活动构造  隐伏断层  河型异常  地震危险性  河流弯曲度
收稿时间:2021/5/11 0:00:00
修稿时间:2021/8/27 0:00:0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