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吕梁杂岩界河口群的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 来自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
引用本文:刘超辉,刘福来,赵国春.吕梁杂岩界河口群的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 来自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J].岩石学报,2013,29(2):517-532.
作者姓名:刘超辉  刘福来  赵国春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3.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973项目(2012CB4166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725007)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黄汲清青年人才引进计划"项目(J1218)联合资助.
摘    要: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被认为是由东西陆块碰撞而产生的陆陆碰撞带,而吕梁杂岩位则位于中部造山带中段西缘,紧邻中部造山带与西部陆块的边界。总体上,吕梁杂岩可以分为花岗质岩体以及变质表壳岩两大类,其中前者中的赤坚岭片麻岩在本次研究中获得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180Ma,而εHf(t)值为+0.52~+4.30。变质表壳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界河口群、吕梁群以及野鸡山群,其中界河口群主要由变泥砂质岩石、大理岩以及少量的斜长角闪岩组成。变质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特征说明它们的源岩为中酸性岩石,有可能是太古宙上地壳与新生酸性弧物质的混合。本次研究以及前人的研究数据都表明界河口群最下部奥家滩组中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最小峰值年龄在2.0Ga左右,这为界河口群形成时代的下限做出了限制,而界河口群中斜长角闪岩的顺时针近等温降压P-T轨迹则与中部造山带中~1.85Ga的主期变质作用特征一致,这为界河口群形成时代的上限做出了限制。由于界河口群中碎屑锆石的U-Pb年龄以及Hf同位素特征与同属吕梁杂岩的野鸡山群不同而与西部陆块孔兹岩带中的变质沉积岩具有相似性,因此我们推断界河口群的源岩不是来自中部造山带而是来自鄂尔多斯陆块。综上所述,在2.00~1.85Ga之间形成于鄂尔多斯陆块东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的界河口群在~1.85Ga的东西陆块碰撞过程中沿着韧性剪切带向东逆冲从而进入中部造山带中。

关 键 词:华北克拉通  吕梁杂岩  界河口群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源区
收稿时间:6/8/2012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2/10/19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