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闽南沿海2018—2019年季风爆发前后雨滴谱特征对比分析
引用本文:胡雅君,张伟,张玉轩,温龙.闽南沿海2018—2019年季风爆发前后雨滴谱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学报,2022,80(4):618-631.
作者姓名:胡雅君  张伟  张玉轩  温龙
作者单位:1.厦门市海峡气象开放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5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805028)、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2020BY08)
摘    要:为研究华南前汛期季风爆发前后闽南地区的雨滴谱特征差异,利用2018—2019年厦门站和同安站4—6月的降水现象仪资料,对比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闽南沿海层状云和对流云的雨滴谱分布及微物理参数差异。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闽南沿海层状云降水占比明显高于对流云降水,但对流云降水的滴谱分布更宽,峰值粒径以上的各粒径区间粒子浓度均大于层状云降水。不论层状云或是对流云降水,2018年季风爆发后均表现为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减小,广义截距参数(Nw)增大。2019年季风爆发后Dm增大,层状云的Nw减小,对流云Nw增大。两年整体呈现相反的演变趋势。层状云的降水率(R)和液态水含量(W)的演变趋势与Nw一致,而对流云的R和W与Dm一致。闽南沿海雨滴谱微物理参数接近于华南沿海,与华东区域相比,整体浓度更高,粒子尺度略小。Z-R关系拟合表明季风爆发前、后层状云与对流云的拟合系数、决定系数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对流云拟合效果相对更好。基于Z=300R1.4的定量降水估测对层状云降水和量级较小的对流云降水整体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对于量级较大的对流云降水存在高估。探讨了环流形势对雨滴谱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绝对水汽含量可能会影响粒子数浓度,而西南风等动力条件和对流有效位能等热力条件会通过影响对流的高度和降水的微物理过程进而可能会影响雨滴谱分布。 

关 键 词:季风爆发    雨滴谱    Z-R关系
收稿时间:2021-11-12
修稿时间:2022-03-27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