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实验室中椭圆余弦波的产生
引用本文:肖波,邱大洪,俞聿修.实验室中椭圆余弦波的产生[J].海洋学报,1991,13(1):137-144.
作者姓名:肖波  邱大洪  俞聿修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摘    要:波浪从深水传入浅水后,波面形状发生了变化,波峰变陡,波谷变平,呈现出非线性波的特征,当波长与水深之比大于8时,这种波形用椭圆余弦波来描述是比较合适的.目前,非线性浅水波对近岸建筑物的作用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椭圆余弦波对墩柱的作用力.因此,实验研究浅水波对建筑物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这就提出了如何在实验室中产生波高较大、非线性较强的波浪.人们在实验中早就发现,在波浪槽中产生浅水非线性波是十分困难的.按正弦曲线运动的推板产生的波面有明显的次峰,而且作者还注意到,若波高大于0.45倍水深,产生的波浪不稳定或破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推板运动速度与水质点运动速度不一致.

关 键 词:波浪  建筑物  椭圆  余弦波  试验
收稿时间:1989/6/12 0:00:00
修稿时间:1989/11/20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