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中、华东地区莫霍界面形状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陈步云,高文海.华中、华东地区莫霍界面形状的初步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5(4).
作者姓名:陈步云  高文海
作者单位: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陈步云),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高文海)
摘    要:本文根据华中、华东地区5次人工爆破时164个观测点上的首波P_n的记录资料,对P_n走时经过高程校正后采用时间项法研究该地区莫霍界面的形态。 为了节省计算机内存,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便于在小型机上计算。本文采用了按一定规则形成的特征量数组T(i,j)和矩阵分块求逆的方法。计算得到英霍界面首波的速度v_(pn)=8.005±0.028公里/秒以及164个观测点的时间项a_i。根据本地区M—面反射波的结果。取M—面上覆介质的平均波速v_0=6.25公里/秒。反演得到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且给出该地区莫霍界面等深线轮廓图。由该图可见,区内大别山和我国南北重力梯级带以西,M—面显著变深,分别达到36公里和45公里;而盆地和大湖区,M—面变浅,一般为30公里深。莫霍界面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部沿海往西逐步加深,变化范围为30—45公里,平均深度为33.6公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