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Study on the porosity of a metalliferous sediment core from the East Pacific Rise 13°N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摘    要:研究了采自东太平洋海隆13°N(EPR13°N)的一个热液成因含金属箱式沉积物岩心E272的孔隙率变化特征。样品孔隙率在70.O%~85.2%之间,顶部层位比底部层位高14%左右。孔隙率随深度增加而指数式单调递减,平均递减梯度约为-0.31%/cm。该岩心上部层位呈红棕色,下部层位呈黄绿色,表明该岩心经历了显著的早期化学成岩作用。前人关于该岩心的元素地球化学,粒度和年代学数据,共同证明该岩心孔隙率随深度变化特征受稳态压缩过程控制。其孔隙率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符合稳态压缩模型的经验拟合公式。E272顶部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物质与海水的交换以离子扩散机制为主,而岩芯内部溶解物质的迁移则可能主要受自下而上的孔隙水流动机制控制,这与岩芯中活动元素含量上部高,下部低的分布模式一致。该研究对将来进一步讨论E272岩心在早期成岩作用中的化学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成岩作用  含金属沉积物  孔隙率  稳态压缩模型  EPR  13°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