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海区域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变化特征分析(1990—2015年)
引用本文:宋静静,王其翔,周健,盖珊珊,刘莹,于超勇,赵文溪,于道德.黄海区域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变化特征分析(1990—2015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Z2):148-153.
作者姓名:宋静静  王其翔  周健  盖珊珊  刘莹  于超勇  赵文溪  于道德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东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青岛浅海底栖渔业增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东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青岛浅海底栖渔业增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东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青岛浅海底栖渔业增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东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青岛浅海底栖渔业增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东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青岛浅海底栖渔业增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东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青岛浅海底栖渔业增殖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山东省省级海域使用金及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支出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6DQ03,ZR2017PC014),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ZDJS09A02),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鱼类创新团队(SDAIT-12-02).
摘    要:近几十年来,黄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重要的海水养殖以及海洋捕捞区域,黄海海洋生态系统为全国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本研究首次采用海洋供给服务评估方法研究黄海区域养殖生产和捕捞生产的物质量及价值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15年,黄海区域海水养殖物质量和价值量持续上升,2015年养殖物质量(883.1万t)比1990年(103.6万t)上升了752.4%,价值量则从130.1亿元上升至1 834.4亿元。与此同时,海洋捕捞物质量和价值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达到顶峰(530.7万t,2 772.3亿元)后均有所下降。海水养殖价值量百分比组成变化十分显著,由最初的贝类和虾蟹类为主变为贝类(45.8%)和其他类(32.8%)为主。海洋捕捞价值量中其他类和头足类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2015年增至24.9%,仅次于鱼类的捕捞价值量。黄海区域渔业利用变化情况与全球气候改变、近岸水域环境受污染严重以及各类养殖技术快速发展等密不可分。本研究期望通过海洋供给服务评估分析为黄海区域渔业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关 键 词:黄海  供给服务  海水养殖  海洋捕捞  物质量  价值量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开发与管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开发与管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