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前新生代基底与东特提斯构造域
引用本文:刘海龄,阎贫,张伯友,丘学林,夏斌.南海前新生代基底与东特提斯构造域[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1):15-28.
作者姓名:刘海龄  阎贫  张伯友  丘学林  夏斌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 SW 117、KZCX2 10 2和KZCX2 2 0 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G2 0 0 0 0 46 70 2 ),国家“十五”社会公益研究计划 (2 0 0 1DIA50 0 41 0 1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边缘海地质与古环境开放实验室基金(BYH0 2AA0 1 )联合资助
摘    要:综合分析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将南海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6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界走滑伸展基底区和南沙古-中生界伸展基底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初步重建了该海域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该海域新生代沉积基底在前新生代时期与其北面陆上云开地区同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中,形成于古特提斯构造域背景之中,为东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特提斯的东延段在研究区有3个分支,即云开北、琼北、琼南3个海盆,分别表现为现存的云开北、琼北、琼南等缝合断裂带,使该区新生代沉积基底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自晚古生代以来,伴随古、中特提斯的成生、消亡,该区新生代沉积基底经历了5个阶段的演化,其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拆沉-去根-释压熔融是其主要动力机制,造成了特提斯构造演化上的序列性和叠置性。

关 键 词:特提斯  演化动力机制  沉积基底  新生代  南海
文章编号:0256-1492(2004)01-0015-14
修稿时间:2003年6月19日

PRE-CENOZOIC BASE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EASTERN TETHYAN REALM
LIU Hai-ling.PRE-CENOZOIC BASE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EASTERN TETHYAN REALM[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2004,24(1):15-28.
Authors:LIU Hai-ling
Institution:LIU Hai-ling~
Abstract:
Keywords:evolution dynamic mechanics of Tethys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ements  the South China Sea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