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亚洲的扩张挤压构造——从简单蜡泥实验得出的新见解
引用本文:P.Tapponnier,G.Peltzer,A.Y.LeDain,R.Armijo,P.Cobbold,张宝政.亚洲的扩张挤压构造——从简单蜡泥实验得出的新见解[J].世界地质,1985(1).
作者姓名:P.Tapponnier  G.Peltzer  A.Y.LeDain  R.Armijo  P.Cobbold  张宝政
摘    要:利用单边封闭的蜡泥塑料来进行平面压陷实验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东亚限定的陆间形变和走向—滑动断层的演化。一些大型左旋走向—滑动断层曾不断活化,主体上是同时的。实验显示印度向亚洲插入曾经旋转了(≈25°),并且在碰撞的前二、三千万年里沿红河左旋断层使印度支那向东南挤压了(≈800公里)。该过程能说明南中国海在晚中新世前张开的原因。挤压构造北移,促动阿尔金塔格断层成为第二条主要的左旋断层,并使华南向东移动数百公里。事件发生后,印度支那保持顺时针转动(多达40°),而红河和它南面的走向—滑动断层则作反方向运动。莫圭盆地和安达曼海的张开(直到现在)看来也是挤压的简单运动结果。中国东北部和云南现代裂谷可看出类似于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的初期。若以我们实验为指南,像泰国海湾(暹罗湾——译者)等沉积盆地的其它第三纪构造现象可说明是碰撞的结果。实验还预示有一个重要的左旋走向滑动断层和裂谷系将扩展穿过天山、蒙古和贝加尔而延至鄂霍茨克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