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地面沉降时序InSAR监测与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王楚,丁瑞力,陈蜜,张丹丹,葛鹏飞,成曦,范凯伦.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地面沉降时序InSAR监测与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4(2):269-284.
作者姓名:王楚  丁瑞力  陈蜜  张丹丹  葛鹏飞  成曦  范凯伦
作者单位: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 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 首都师范大学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4. 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5.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6.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503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419,U234422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902313270248);
摘    要: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并采用外部水准观测方法对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3类9个影响因子数据对沿线地面沉降进行空间模拟,通过对比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后选取相对最优模型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表现出不均匀沉降特征,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超过-90 mm·年-1;研究区主要分布有6个明显的沉降中心,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经过其中3个;采用模拟效果相对最优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第四系沉积厚度和地下水位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而地形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

关 键 词:地面沉降  SBAS-InSAR技术  时序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京沪高速公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