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引用本文:李想,蔡立哲,卓异,郭涛,饶义勇,颜露露,傅素晶,陈昕韡.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J].海洋通报,2014,33(5):497-504.
作者姓名:李想  蔡立哲  卓异  郭涛  饶义勇  颜露露  傅素晶  陈昕韡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3;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4;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5;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6;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89)
摘    要:为了比较不同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根据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3种生境类型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进行了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1种,其中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物种数分别为21种、18种、21种、26种和15种。光滩(沙滩)、互花米草和牡蛎石三种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平均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优势功能群多样化,表明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种特征是潮汐、生境、底质粒径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潮汐导致潮间带的空间异质性(沉积物粒径的差异),空间异质性导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的差异。互花米草、牡蛎石构成了多种小生境,有利于众多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还讨论了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鉴定水平和功能群划分标准不同对功能群研究结果的影响。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潮间带  泉州湾
收稿时间:2014/5/21 0:00:00
修稿时间:7/8/2014 12:00:00 AM

Functional groups of macrofauna in Xunpu intertidal zone, Quanzhou Ba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