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强震P波、S波引起的动态触发: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的证据
引用本文:A.,D.,Fischer,C.,G.,Sammis,Ta-Liang,Teng,姜辉,王海涛.强震P波、S波引起的动态触发: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的证据[J].世界地震译丛,2008(2).
作者姓名:A.  D.  Fischer  C.  G.  Sammis  Ta-Liang  Teng  姜辉  王海涛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新疆地震局
摘    要: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W7.6)加速度记录的高频带通滤波使连续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持续时间相对短、能量离散的破裂。我们假设,这些破裂在单台附近以浅源小事件的形式起始,是由集集主震产生的P波和S波动态触发的;但是,我们也无法排除它们是由和地表相关的非地震因素,比如建筑物或树木,引起的可能性。破裂只在地震信号出现期间观测到,在信号噪声之前和之后均未观测到。因为多组由3台独立仪器共同定位的仪器组均记录到相同的破裂,因此这些破裂不可能是由仪器产生的。我们还指出,这些破裂也不是由仪器产生的阶梯函数的带通滤波引起的。它们是近震事件的假设得到在距震中达170km的距离观测到40Hz频段的破裂的支持。如果这些破裂如Chen等(2006)根据车笼埔断层20km以内记录的分析所假设的那样起始于集集断层面上,那么假定地壳衰减有任何合理的值,在这样的距离上它们都不应该被观测到。假设为近距离引起的,我们估计近震的平均震级是MW0.2,震源到接收器的距离约为1km。通过分析集集地震分析中使用的很多相同仪器记录的较小(MW5.3)事件的记录,将我们的分析扩大到更低的应力水平。对于本次事件,仅仅在相对靠近主震震源的台站记录的加速度图中观察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