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骅拗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油藏的油源与成藏期
引用本文:王铁冠,王飞宇,卢鸿,杨池银,廖前进,周建生.黄骅拗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油藏的油源与成藏期[J].地质学报,2001,75(2):287.
作者姓名:王铁冠  王飞宇  卢鸿  杨池银  廖前进  周建生
作者单位:1. 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O
2. 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摘    要:1993-1997年黄弊蝴陷孔西潜山带孔古3、7井中奥陶统峰峰组碳酸盐岩泊藏中先后获得油流,标志华北地区古生界高成熟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 黄骋塌陷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中奥陶统峰峰组下段和上马家沟组二段碳酸盐岩为该区相对有机质高丰度层段.根据短源岩有机质丰度或短转化率随成熟度的变化,建立起该区奥陶系的生短模式,短源岩的生短高峰大致出现在镜质组反射率R.为 1.0%~1.6%的范围内,表现出在多旋回构造运动背景下,高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生怪的"迟滞效应".短源层有机质丰度的平面分布表明, 孔西潜山带临近一个由相对高有机质丰度经摞岩组成的短摞灶,其成熟度处于有效生短高峰的范围内,利于油气的生成、保存和成藏.孔西潜山带孔古3、7井奥陶系产出原油及其族组分的碳同位素 813C值均在一29.6%~-31.6%.范围内,与该区奥陶系娃源岩的 813C值分布范围完全重叠,根本不同于石炭系一二叠系煤系以及下第三系湖相短源岩的813C值分布范围,反映孔古3、7井原油应是奥陶系海相地层的产物.分子标志物指纹的进一步对比确认,峰峰组下段和上马家淘组二段碳酸盐岩是该区最主要的短源层段.对于原油气相色谱指纹、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储层固体前青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证明,孔古3井奥陶系油藏具有两期油气充注成藏历史,早期充注发生于石炭纪一二叠纪期间,晚期为主要成藏期,发生在老第三纪.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